分类目录归档:未分类

头七的十大禁忌

头七的禁忌

第一个禁忌:因为头七是在死者死去之后,第一次回家探望家人,这个时候死者在人间记忆还没有完全的消逝,用民间的话就是说,死者还不是真正的鬼。所以在这一天的时候,死者回家缅怀,作为他的亲人,千万不能因为家里的一些小事,而发生口角,这样会让死者觉得人生还有遗憾,而不肯去投胎。

第二个禁忌:在回魂夜这天,会有鬼差跟死者一起回家,被人熟知的鬼差就是牛头马面了。他们会在子时的时候,从窗户或者是烟囱进入到死者的家里,在亥时的时候,再离去。为了让死者能够被鬼差善待,因此在回魂夜这天,死者的家人需要犒劳鬼才,准备很多的贡品,无论是荤菜还是素菜都需要准备,越多越好。但是在这些贡品里,千千万万不能有牛肉、马肉亦或是狗肉。

第三个禁忌:在回魂夜这天,除了要准备贡品之外,还需要在家门口,准备清水和五谷粮,量大概在一碗左右。主要是因为清水能够把不干净的东西洗去,让死者能够宽心离开。五谷粮能够防止煞气,保佑死者的安全。准备的这两个物品都需要使用。在回魂夜的第二天早上使用,清水需要晒在门口;五谷粮则需要被丢入到有流动的水里。在回魂夜准备的贡品,不能再食用,而是应该和纸钱在十字路口里烧掉。

第四个禁忌:在头七这天,家人不能去坟地给死者祭拜,主要是因为在这一天里,正是煞神找替身的时候,如果这一天贸然去祭拜死者的话,死者会被抓去当替死鬼。

第五个禁忌:在头七这天,如果家里有长着四眼或者属于月子的人,都要避开,是因为

这样的人跟死者和鬼差相冲。还有就是,如果家里人在梦里有梦到死者给自己托梦的话,千万不要害怕,而是要帮死者把交代的事情完成,好让死者安心地上路。

第六个禁忌:不能同房

在民间习俗中,亲人过世后的七天里,过世的人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,会在家里或生前喜欢的地方游荡。而在宗教的说法上,男女之间的房事属于不洁净之事,亲人去世还在守灵的头七天内不宜房事,以免沾惹去世者的灵体。

第七个禁忌:不能去别人家

一般要七天后才可以去别人家,从亲人过世的那天算,这期间逝者的一干直系家属不要进别人家的门,最好不要戴着孝朝别人家走。

第八个禁忌:不能洗澡

如果严格按传统的规矩来办,七天之内是绝对不能洗澡的。不过现在大多地方都忌三天时间。头七仍处在悲痛期间,一般没有心思洗头洗澡,不洗澡这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。

第九个禁忌:家里不能留人

头七后过世的亲人会回来再看一眼生前的地方,所以头七家里尽量别留人,免得逝者的魂魄来了不愿意走,那么到那边就容易受很多苦。晚上的时候最好是不要开灯,主要保证烧的香不要断既可以,家人最好是睡觉,听到任何声音不可以起来,听到敲门声不要理会。

第十个禁忌:不能穿红色衣服

尽量选择黑色、白色和灰颜色的衣服,也可以选择深蓝色,不能穿红色的衣服。在不同的环境尽量搭配不同的服饰,这样的话更应景。

头这天家人要做的事情

在头七这些,死者的家人需要为死者的魂魄提前准备一顿饭,然后便要设法回避,不能影响死者“吃饭”,回避可以选择睡觉,或者是躲进被窝假装睡觉。这样做的原因,主要是怕死者的魂魄看了自己的亲人以后,会留有念想,这样是不利于死者的转世的。同时,在头七这天,死者的家人还要在子时的时候,给死者烧类似于“梯子”的冥物,才能让死者的魂魄升天。

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“头七”习俗,一般死者魂魄会于“头七”返家,家人应该于魂魄回来前,给死者魂魄预备一顿饭,之后必须回避。如果让死者魂魄看见家人,会令他记挂,便影响他投胎再世为人。亦有说认为到了“头七”当天的子时回家,家人应于家中烧一个梯子形状的东西,让魂魄顺着这趟“天梯”到天上。

学者多认为做七习俗来源于生缘说,大约在佛教传至东汉后到南北朝这段时期内形成,从唐初起突破信众范围,走向世俗化。为何要规定“七”为忌日?谓人生有六道流转,在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,有一个“中阴身”阶段,如童子形,在阴间寻求生缘,以七日为一期;若七日终,仍未寻到生缘,则可以更续七日,到第七个七日终,必生一处(见《瑜珈论》)。所以在这七七四十九天中,必须逢七举行超度、祭奠。

亲人去世头七内的禁忌

一、七天内不能洗澡,三天内不能洗脸,亲人亲属守灵时,先人尸身若散发出异味,均应马上处理,禁忌不可说出嫌弃之语。

二、亲人死后头七内万不可大声哭泣,真心哭泣者让死者心生留恋,心生悲伤,人死后亲人亲属在亲人去世16小时之内不要马上准备后事,而是整个房间保持安静,由众亲友或最亲的人对死者说,你走了,世间的事就不用再留恋,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走你现在走的路,类似的话,让死者放下,释怀。

三、亲人去世头七内男女不能同房,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在宗教的说法上,男女之间的房事属于不洁净之事,所以,家族有人去世,头七天内不宜房事,以免沾惹去世者的灵体或污浊气场,如不是自家亲属去世的除外。

头七家里到底留不留人

头七家里可以留人,头七当晚主要保证烧的香不要断就可以,最好是不要开灯,家人最好是睡觉,要是睡不着的话也要装着睡觉,听到任何声音不可以起来,听到敲门声不要理会,装作没听见,千万不可以开门的。切不可说话或走动,特别是夜里12点以后。这样到了第二天早上就没事了。不然鬼魂看到亲人后,就会舍不得离开家,那就完蛋了。

头七的意义

关于头七的由来,有很多说法,做七,亦称烧七、斋七、理七、七七斋等,是民间常见的祭奠习俗。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代的“魂魄聚散说”:人之初生,以七日为腊,一腊而一魄成,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;死以七日为忌,一忌而一魄散,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,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。

有人说人的一生,有三次死亡。第一次,当你的心跳停止,呼吸消失,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;第二次,当你下葬,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,他们宣告,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,你悄然离去;而第三次死亡,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,把你忘记,于是,你就真正地死去了,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。

送葬时走在棺材前面和后面的人有讲究

虽然人的生命和别的动植物一样是一种自然规律,但人是有思维能力,懂得感恩的一种高贵级动物,因此,老人过世后就有了许多的习俗和讲究。

在农村民间丧葬习俗中,人过世后穿好寿衣就要装棺入殓,在外面搭上灵棚通知所有亲友,等所有人祭奠完毕,按归定的日子下葬。

一般来说,灵棚搭设好以后,所有的孝子孝女在出殡这天是要到土地庙去拜庙的,民间称“压纸”。受古老传统的影响,人们认为人死后是由灵魂存在的,在人断气之时先由孝子去土地庙“报庙”,也就是把灵魂暂寄于土地庙。

到出殡下葬这天的早饭前,所有的孝子要一起去土地庙“压纸”这也称“安魂”。直到所有亲朋好友到齐,一切祭奠等工作安排完毕后,所有人就再去土地庙前“压纸”这称“取魂”。把“魂”取回来后,也就该出殡下葬了。

出殡下葬也就意味着人们与死者永远的诀别,出殡时要撤掉灵堂,由主孝子摔碎瓦盆后,人们前面拿着花圈、纸扎等开道,就该排着长长的队伍去往墓地下葬了。

依据老辈人的规矩,出殡的队伍排序是很有讲究的,男人要走在棺材的前面,女人要走在棺材的后面,这一点是不能含糊的。

通常来讲,排列应以长幼顺序,先男后女为基本原则,主丧孝子披麻戴孝双手捧灵盘并携带哭丧棒前头引路,其他男孝子跟随其后。当然,为防止悲痛过度引发意外,白事的管事都提前有安排,有专人或由同辈亲属去搀扶主丧孝子的。

后面按亲近关系,长幼顺序排列,女婿手拿盛有纸钱的粮食斗用具,跟随其后,一面走,一面撒纸钱。迷信的人认为这是撒给路上“小鬼”用的,以防“小鬼”拦棺”不方便前进。

棺材由管事提前安排好的帮忙人员抬起棺材而去往准备好的墓地。按习俗女眷要在棺材后面,是不能走在棺材前面的,棺材后面的排列顺序与前面大致相同,长儿媳在最前面,紧靠棺材称做“扶灵”,其次便是长女了,左右两边也有女眷搀扶,再往后就是次媳次女和众女孝子们,以及前来送别的亲朋好友了。

古代的人流传有这样一种说法,棺材寓意“官”,男人在前就能做官,如果女人走在棺材前面,就压制了官位,后人们也不能做官了,说这样不吉利。孝媳在棺后扶灵也就会灵验。

由于坟地大都是在远离村庄的地方,厚重的棺材抬起来非常吃力,但路途中绝不能让棺材落地的,人们说落棺如同“落官”。

当然,管事对于这种苦力的差事,事先都有安排的,若是感觉有人抬棺体力不支就马上会排人接替换手的。

虽然这些讲究有点迷信,但也已成为了人们不约而同的一种俗信,不过也由此可以出,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。出殡队伍的排序虽然是和遗产继承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,但也充分展现了我国的孝道文化“长者为尊”。

殡葬

殡葬

俗称“出殡”,之前先“辞灵”,行三拜九叩大礼。旧时需要几十人抬,中间棺材不可落地。棺材离开,孝子们行大礼,然后孝子摔瓦盆或者瓦片。一路上孝子打幡,两人相架,其他人随后。孝女则手捧金斗银斗。到达墓地后,行祭礼,棺入穴。“浆水罐”放在棺材一侧,盖上一块“金砖”,先有孝子填土,其他人辅助。与此同时,在大街上烧掉“影身草”和亡者生前枕头或衣物。

第二天全家去墓地祭祀,称为:“圆坟”,在这之后一个月、两个月、一百天和一至三周年的忌日都要扫墓。

送门幡

送门幡

又称“送路”“送山”,意为送亡者的灵魂去归宿地,时间在夜晚,用柴草捆两条六七米长的火把引路照明,有土地庙,已经报庙了这时还要去一趟,孝子身背门幡,其他晚辈列队紧随其后,都不能哭,到庙里请暂时寄息的灵魂。回来的路上,孝子要不停念叨“回家吃饺子了” … …

送门幡后,继续吊唁,从死亡到出殡,亡者停放时间并不确定,时间短则当天就埋,但一般约定俗成为七天。大户人家有的停灵五期,就是35天。隆重程度根据主家意愿,全孝为最隆重的,旁系下辈和亲戚下辈也要穿孝;其次仅直系亲属下辈人穿孝。

孝衣一般都是肥大的白色衣裤,男的还要带孝帽。女的白布盖头上,手拿一块抹泪布,孝子腰扎麻绳,即所谓的“披麻戴孝”。

老师“转行”入殓师 ,摆渡灵魂20年

哪有什么岁月静好

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

一次饱含深情地鞠躬

一次从头到尾的清洁

一次小心翼翼地修复装扮

使生者安慰,逝者安心

一群默默奉献的殡葬守护者

在平凡的工作中

时刻替我们传递着爱与思念

他不怕别人知道他的真名,却怕影响家人;他毕业于师范学校,原本的人生应该是一名数学老师,却当了20年入殓师;他在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防腐部工作,他叫自己“星师傅”。

“数学老师”的另类抉择

  星师傅出生于1980年,虽然是一名“80后”,但岁月已经在他脸上留下痕迹。跟普通人比起来,他更显老。而20年前进入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前,他还是一名“小鲜肉”,也是一家师范学校的毕业生。如果不出意外,他的人生应该与教育绑在一起,成为一名数学老师。

  然而,人生总是有很多意外。“广州对我们来说是一座大城市,我们都希望到广州追梦。毕业分配前,我和好几个同学都想到广州找工作,结果当时《广州日报》登了这则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的招聘启事,奔着来大城市的想法我们就报名了。原本大家说好都要来,结果最后就我一个人来了。”星师傅笑着说,在他看来,当时这个单位是一家大单位,各方面都有保障,于是他就来了。没想到,在分配时,他成了一名入殓师,而这一干就是20年。高工作强度不允许“害怕”

  “老师”和“入殓师”,虽然都是“师”,但工作的内容千差万别。

  星师傅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跟着师傅接收第一具遗体时的情景。“那是一具正常的遗体,一位老人因病去世。”而这是星师傅第一次见到遗体,在此之前,他从未见过。接收第一具遗体,他用了“震撼”两个字来形容,然而这种“震撼”却还没缓过来,第二具遗体又来了。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每天接收遗体大约100具,即使要上夜班,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也不允许他有“害怕”的机会……

      刚入行,星师傅什么都不懂,不过好在有师傅手把手教。“师父带了我半年,他不爱说话,就是专注地将事情做好,这对我影响很大。”星师傅说,即使到现在他遇到一些难题时,还会向师父请教。太太梳洗去世丈夫

  从接收遗体到送到告别式现场,这都是星师傅的工作。尤其是告别式前,他的工作就更加繁忙:给遗体进行梳洗、更衣、化妆、剪指甲,做完这套流程需要4个人一起帮忙。

  从业20年,星师傅遇到过许多撕心裂肺的家属,而一个温情的场景却改变了他和同事们对殡葬的看法。

  有一年,一位去世的老先生被送到这里,他的妻子——一位老太太提出,希望一起为丈夫梳洗更衣。在这个过程中,老太太的表情祥和而平静,她仿佛像枕边夜话一般在与丈夫做最终的告别,在给爱人穿衣时,她还自己垫一垫他的脚。这些细节全部都看在星师傅和同事的眼中。

  “老太太说他们的故事时,我们还会不时停下来倾听,这是在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。那时候我们意识到,原来入殓的过程并不都是撕心裂肺的。”星师傅说,受到老人启发,后来殡葬服务中心在入殓环节增加了一项服务:边放音乐边进行入殓环节,同时也欢迎家属一起参与。

在殡葬业有很多“星师傅”

他们都是

“彼岸渡口的摆渡者”李发均:与同事每年负责3万多具遗体防腐整容

       人生匆忙百年事,在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工作近30年的李发均,将自己的半生心血都注入在殡葬事业上。一直在殡仪馆防腐部特殊岗位工作的他,每年与同事们一起为3万多具遗体防腐整容,认真刻苦钻研防腐整容技术,提高药防质量和特殊整容质量,推出“遗体全身护理”业务。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和减少差错,和同事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,编制了《防腐部工作手册》并发放给每位防腐员工。陆晓君:用心钻研殡葬习俗,开发“扶灵业务”

      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的陆晓君,从事殡葬工作已有19年,担任礼仪组组长的她,每天负责的就是让逝者体面地离开。无论生前如何,她始终坚守让逝者人生的最后一站受到尊重。

  2006年,她成功创建了广州市殡葬行业的第一个“青年文明号”;获得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“广东省技术能手”称号后,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,为殡葬服务中心多个部门传授技艺。在业务岗位期间,创建了“电话回访”制度、“业务示范小组”、业务档案室,编写本单位无人认领遗体处理规程和《业务部工作手册》,创立第一个“个性化服务样板工程”,编写大殡业务工作流程,制定《守灵业务方案》。90后加入未来可期

      坚守了20年,这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容易。星师傅说,这来源于他对殡葬行业的认同。

  “我们的职责是让逝者有尊严地走好最后一程,必须要先接受这个行业,才能把工作做好。”星师傅说,不过,如今社会上仍然对这个行业存在一些歧视。“很多亲友不知道我做这一行。之前的同学没进这一行,后来有些也慢慢断了联系。有时候人们还是会对我们参加喜事有忌讳,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也会‘主动’不参加。”之所以称呼自己为“星师傅”,他并不惧怕别人知道他的真名,却怕影响孩子和家人。

  不过,星师傅发现,这种现象也在慢慢改观。“经过这么多年的报道宣传,人们的观念确实有改观了,尤其是这几年,越来越多90后加入了我们这个行列。”星师傅说,在他所在的防腐部共有50多个员工,其中大约有10个是近年来进入,而且都是90后,甚至还有不少是95后。而在防腐部,星师傅要做的工作,所有人都要做。他期待,未来社会上会更加尊重这个职业。

文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秦松 通讯员廖培金、叶金鑫、邓立超

图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

编辑/广州日报全媒体中心 谢馨

黄飞鸿晚年生活:宝芝林被烧,儿子被杀,死后连安葬的钱都没有

起清末民初的武术高手,大家一定会想到黄飞鸿,伴随着一部部电影、电视剧的热播,大家早已对黄飞鸿耳熟能详。黄飞鸿三岁就开始习武,学会了虎拳、鹤拳,13岁就跟随父亲黄麒英走街串巷,修炼了铁线拳、无影脚。黄麒英去世后,黄飞鸿在乐善山房开馆收徒,成为广东最年轻的武术教练。

  有一天,黄飞鸿结束武馆生意,回家途中,看见一当铺招到贼人打劫,当下大喝一声,挺身而出,一人战败数十人,在当地被传为佳话。当时一个洋人带着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台向华人挑战,黄飞鸿不甘受辱,只身前往香港,以“猴形拐脚”击毙恶犬,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。诸如这样见义勇为的事情, 黄飞鸿还有很多,而他“侠义”的名声,也传遍了整个广东。

  广州提督吴全美多次提携黄飞鸿,吴全美去世后,黄飞鸿停办武馆,在广州仁安街创办了著名的“宝芝林”,专治跌打损伤。

  不仅在民间受欢迎,黄飞鸿也得到了军阀的器重,多次被提督刘永福提拔为技击教练。甲午战争期间,刘永福赴台抗日,黄飞鸿也随军前往,立下了功勋。台湾被割让后,黄飞鸿随军队抵抗日军,直到1885年才撤回广东。

  黄飞鸿不仅武功高强,医术也相当精湛,福军首领刘永福还亲自为宝芝林题写“技艺皆精”的牌匾,张之洞也写了“医艺精通”的匾额加以鼓励。

  当时的宝芝林,驳骨疗伤堪称一绝,刘永福多年征战,刀伤不愈,黄飞鸿仅仅三剂药下去,刘永福就完好如初。

  黄飞鸿有四次婚姻,前后生下了四个儿子,其中最爱的就是二儿子黄汉森。黄汉森天赋异禀,小小年纪就习得了黄飞鸿的真传,在当地颇有名声。

  当时一个叫鬼眼梁的同事,公然挑衅说:“黄飞鸿我怕,可是他儿子我不怕”,被黄汉森痛打一顿。鬼眼梁怀恨在心,趁着中秋节灌醉黄汉森,然后用配枪打死他,反说是黄汉森要杀他,自己正当防卫。

  晚年丧子,白发人送黑发人,黄飞鸿痛心疾首,从此再也不教儿子武艺。

  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,儿子死后,国民党政府准备北伐,收取高额税,商人因此发生暴乱。为了镇压暴乱,西关一代房屋全部被地痞流氓烧毁,连仁安街也受到牵连,宝芝林的资产付之一炬,长子黄汉林也失去了工作。

  重重打击之下,黄飞鸿第二年四月十七日就去世了,死后连棺材都买不起,幸亏学生邓芳、林世荣资助,他才入殓到广州白云山。

  一代英雄黄飞鸿晚年凄惨,其实,他的遭遇,只是战乱年间数万万中国百姓的缩影,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!

善后事宜

善后事宜

1、灵柩掩土(火化)后,回丧家应安香火或安灵。孝子女将麻绳、香袋拴于神桌脚上。然后是除孝服。

2、发丧后,死者之床铺被席及所用器皿,该抛弃者以火毁之;该留者刷洗干净,再搬回原位。

3、所留衣物及遗下存款由子女均分,其所遗银钱,称为“手尾钱”。

4、女死,于发丧后将娘家的悗布应给娘家带回。

5、发丧后,需要“送火”,连续三天。首日送至墓地并圆坟,孝帕留尾。次日后渐缩短。

6、回煞。所谓“回煞”,传说人死后,鬼魂(三魂七魄)要回家收阳间足迹,如遇人惊扰,魂魄就回不来,故家人须回避。回煞日期,是由阴阳根据死者出生、死亡时间推算出来。时间多在晚上,家人不能在家住,须到其他地方“躲煞”。

7、人死之日算起,每七日须做七。五七为女儿七(妹子七)由女儿备牲仪拜之。并在七七四十九天中,一天三次即在吃饭前上香、敬饭。

8、出行。人死后,其配偶、子女须到娘家、舅舅家或至亲家走动一下,各走一家。受出行亲戚要回赠烧箕一个、甘蔗二根、菲菜二把、包子九个、筷子九双。

9、上新坟。第二年立春之后,至过社前就要上新坟。子女商量办,要在将坟墓前跪拜之地铲平,坟上垒土,焚香拜祭。

10、除孝,亦称“除灵”。人死后一般在一年以上,古时也有满三年,今也有120天后除孝的。子女定一个时间,备办祭祀物品,带上买的银可子、孝帕一起去坟前,焚香拜祭。并撕一小块孝帕,连同纸钱一起焚之。

11、合火。除灵后将香袋烧毁,取其灰与香灰放入祖先神位前之香炉内,称“合火”。 若有父母、其配偶健在,不能合香碗,父母、其配偶不在后才能合。

12、成都客家人,在死者十年后,择吉日捡筋,再请地理师选吉地安葬,称为捡筋葬。每年应备牲仪,率子孙至墓地祭扫,以黄纸挂于墓碑上方之中央,称之“挂纸”。

发丧

发丧

1、发丧,也称出殡。10、发丧前,先将灵柩移于厅堂外,设香案、供桌,摆上所有祭品,行发引礼祭之。

2、发引礼仪式。同成服礼,只把头尾两句改动一下:“行成服礼”改为“行发引礼”,“入帏”改为“退位”。其余完全相同。

3、打火把。用稻草扎成草辫子两根,根据安葬地远近来定长短。由两人打火把,在发丧前十来分钟前出发,按预定的线路走向安葬地。

4、丢买路钱。丢买路钱之人,沿打火把人走的路线走,一路丢一路的钱纸。遇桥或过函要插香钱。

5、送葬。先花圈,祭幛,孝子端灵位、遗像、灵幡走在灵柩前,再乐队,然后是灵柩,最后孝女亲族戚友。一直送达墓地。称“送上山”。送葬队伍颇为壮观。

6、抬柩者均由族人或帮忙人担当,今由葬仪社包办。沿丢买路钱之路线走。

7、灵柩抬起后不得着地;如距墓地遥远必须中途休息,必须以长板凳二张承之。送葬者须面向灵柩跪着休息。死者及大,以示尊重。

8、灵柩所经之路途,路上须燃放炮仗。现有些场镇一般不许燃放炮仗。

9、灵柩到达墓地,置于圹旁,依地理师所择时辰下葬、掩土、做墓头。

10、下葬后,地理师还要給孝子女留后土。孝子女背朝墓地,双手捧土抛向墓地,然后牵起衣服背后兜起,地理师向孝子女撒些大米粒。以示后人发达。

11、送葬回来后,送葬者须先跨火堆(柏树枝),然后围一棵树或预先划的圆圈转三圈,再吃点菜食,方可进屋。

12、发丧之日,死者家属要办酒宴答谢宾客。酒宴中有一道菜,是用猪肉截成的“三角肉”,代替了九斗碗中的肘子肉,称“坨子肉”,带姜汁味。酒宴要完时,孝子女面向宾客下跪,由礼生代孝子女答谢宾客,孝子女三叩首谢拜。

注:现在按《成都市殡葬管理条例》的规定,提倡火葬,禁止土葬,故以上礼仪有所更改,随礼就可。

营葬

营葬

1、发丧前一两天,请地理师(堪舆家,又称阴阳)选择吉地,带工人携带锄、箕、糖果、金香、往墓地测方位、挖圹。圹宽一弓手(两手插腰,两肘间之距离)长九足掌(脚尖至脚跟长度之九倍)深约棺木之高度。并在挖好圹焚香化灵屋。在安葬前一小时,要用豆杆、柏树技、纸钱烧坟圹,称之为烧筋井。

2、预先写妥墓碑,请雕刻工匠刻好。

3、安葬前一夜,打斋普渡众位无祀孤魂。分荤、斋两界,各设香案,各插一支香牌,荤界写“本境男女无祀孤魂香位”;斋界写“南无焦面菩萨香位”。案上摆设各种祭品,及寿金、银纸、割金、巾衣...等。每碗祭品上均须插上一支香。

4、打斋普渡夜,将死者神主牌放置旁边,以礼品祭之。称之“陪席”。

5、普渡时,道士诵经念词,宣读红纸书写之普祭文。

6、发丧前,先请先生作哀章,奠章祭文,诔辞、吊辞...等,以备行祭礼时应用。

7、妇人,死还须准备转祖衫,一疋蓝布,一疋黑布,各八尺长,还娘家留念。

8、停柩期间亲朋吊唁,并致送奠仪、挽联、挽幛等,执事者应登记。亲朋来时,死者子孙须跪下迎接。

9、神主牌插于香炉,由长子、长孙捧之。另有招魂竹、纸幡亦由捧香炉者持之。